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
不做的事情,
资源形态上越接近知识源的方式,比如如果先有纸质书后有朗读版,最好去看纸质书
串联碎片时间,进行系统学习
碎片时间还可以用来发现兴趣
最终要梳理整理成文,如果有持续行动要落地成计划
想学的topic
- 如何好好说话
- 如何唱歌
- 投资学习地图
- 如何举止优雅
- 销售技巧
- 系统学习运营知识
- 系统学习设计知识
- 系统学习心理学
- 学习服装搭配
先通过搜索、综述文章罗列学习地图,学习完后来进行补充
读读书,走走路
这本书是《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的延续,其讨论的是当下这个时代人类命运的大议题,说实话整本书非常散,这种用问题串联起来的方式会比较难于记住整本书说了什么,可能作者也深知这一点,特地为此书配了一张大大的思维导图,但说实话这本书带给我的新信息量较少,记录几个有感触的问题吧。
20世纪,自由主义战胜了其他故事成为了全球化公认的理念,但当下的现实是许多国家都越来越怀疑全球化对其自身是否利大于弊,因此开始回归民族主义,但民族主义也无法成为人类的新故事,原因在于现代文明已经没有办法按照国家来区分,全球的政治、经济、科学已经成为了公认的一体,无法强行分开。
当下民族主义回潮还不是最棘手的,最麻烦的是生物科技的发展会带来升级人体和思想的方法,破坏自由主义信仰的基石,同时人工智能会创造无用阶层,破坏自由主义的政治基础。因此只有解释生物和信息革命的新故事,才能替代自由主义。
关于创业,确实需要大把大把的时间用来思考,一个下午我就在不断的思考之前的几个idea的合理性,这种大段的思考可以帮助自己避免因为冲动而冲进某个人潮拥挤的赛道里,也会帮助自己尽早地识别天花板比较低或者空间比较小的行业。
着重思考的两个idea分别是:一个二手的券码交易平台,一个是面向AI时代的数据标注平台。这两个idea是我一个都比较看好的,而且是真的有需求,前者是我自己经常逛街吃吃喝喝的时候想要是有券码可以多少来点折扣就好了;后者是想着有没有一些平台可以让妈妈们在家带孩子的时候也能补贴家用。理想是比较好的,但深入思考会发现不太是那么回事儿。
最近我的生活处于比较大的动荡之中,先是义无反顾地调整了一个部门,当然这个决策本身我至今觉得还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只是接下来面对了一系列人力的动荡让人比较难受了,意味着我需要从零开始组建一个新的团队,也就是说常说的道阻且长吧,但转念一想如果不是这么糟糕的情况又如何能够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呢?
在这样的心境下遇见了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讲得是一个中年股票经纪人斯克里克兰不安于自己平凡的生活,而追求理想的故事。这部小说的情节说实话还是有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但读完有一种真实得可怕的感觉,这种可怕不是说这些发生的情节会真实发生,而在于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些隐喻,可能或多或少都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故事的上半场其实就已经是一大部分人的人生写照了,斯特里克兰表面上非常无趣,做着比较成功的富裕的中产阶级的工作,妻子和孩子都能够在上层社会中和社会名流交往,俨然是很令人羡慕的生活,我们很多人的人生大抵以此为目标吧,有些人可能就这样一直过下去了。
知乎的一篇热门讨论:《你有什么相见恨晚的知识想推荐给年轻人》,高赞的回答整理了整理:
《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也是在补大学时候的课,记得2007年刚上大学那会儿,第一次看到如此巨大的图书馆,便一口气借了很多书,其中就有《撒哈拉的故事》,但直到研究生毕业我都没有把这本书读完。这本书号称流浪文学的奠基石,但我觉得流浪文学这个名字不准确,其实三毛不是去流浪,她只是去另一个故乡和最爱的人在最喜欢的地方生活。我们这代人,有多少真的能够在故乡生活直到终老呢?所以有爱的地方其实就是家。
说起来沙漠的生活其实并不好玩,环境恶劣、邻居粗鲁,甚至后来政治环境恶化还有生命危险,但三毛经历的感人之处在于她总能把日子过成花儿一样,做饭被弄成一件让老公直呼神奇的事情、用小药箱把自己变成悬壶济世的神医、去围观沙漠女人洗澡、努力宽容只借不还的邻居们,都是哭笑不得的事情,在三毛笔下竟然都那么有趣。
2017年我和媳妇去了关西,感慨了日本的文化和生活,那是属于古老日本的感觉,但关于现代日本,想必一定是在东京了,我没去过,想着什么时候可以去一次,所以蒋方舟的《东京一年》让我提前神游了一番。
其实去一个地方旅游和在一个地方生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我不喜欢旅游的急促,更愿意在一个地方去慢慢感受当地人的生活,不过这对我来说显得很是奢侈,主要还是在于没有时间做这件事情,所以近未来的时间自由成了比较主要的一个任务。
说回来这本书,其实絮絮叨叨一年生活的日记,印象也不是特别深刻了,主要是她去逛展、阅读、和不同人约会、以及生活片段联想起的各种日本人物的生平。其实我也没必要去纠结她笔下这些故事的细节,感受这种生活连接思考的氛围就好了。其实我们的生活里本来也就是这些琐碎的事项,这些事项投射到我们身上会引发出经历和感受,为了更好地去经历,最好的方式是把这些事情和思考记录下来,为人生留一点痕迹。其实做了什么事情过了一些时日后会忘掉,但因为这些事情带来的美好的感受会一直留存下来。
去做些能够值得记录美好的事情吧,并持之以恒地把这些美好记录下来。
周末看了中国信通院发布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产业成熟度曲线,也曾经在其他地方看到过类似的,大意是说产业的发展必然会经历一次过山车,从萌芽到膨胀,再到泡沫破灭,最后到稳步爬升去到实质生产阶段。截止到2018年中,人中智能技术的成熟度曲线如下:
最近兑现了自己对自己的职场规划承诺,从搜索赛道切换到了AI赛道上了,虽然当前的职位和新团队的配置有些差强人意,但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有着无限的可能,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如果有人邀请你去坐火箭,请别问座位在哪』。
我为什么会离开搜索行业呢?我在最近也很很多人密集交流,碰撞了一些想法,综合来说我认为: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讲的是如何通过整理获得更好的生活,从而也会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生也产生了思考。
其实这本书非常简单,主要讲了这么几点:
《每周工作4小时》这本书是被数字游民部落所安利的,但其实我没想到这么书竟然是那么早的书——2007年出版,大概就是在我上大学的那一年,不禁觉得相见恨晚,如果刚上大学那年谁给了我一本这个书,那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不同啊。
这本书的标题略微夸张,但是作者确实是以亲身经历讲了你应该更聪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的工作。能做到的人被称为『新贵』,他们让别人为自己工作、花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定期分配一生的修整期和冒险期、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一切、不当老板也不当员工,只做拥有者、赚钱讲究缘由和目的、拥有更好的品质并非更多的数量、确保每天稳定的现金流、从不喜欢的事情中解脱出来,追求并体验世界上最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