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各方面都变化很大的年份,一方面,随着疫情的结束,又可以在全世界自由地走动了,世界不再是局限在小小的空间里,而是物理意义上的大世界了,另一方面,我们的家庭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伴随着随之而来的换房、雇阿姨等一系列变化,变化的生活中也给家庭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另外,还想不到的变化是,这一年工作竟然迎来了那么大的变化,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波峰波谷,所幸最后一切尘埃落定,是最好的结局。
流水账
一月
一月,迎来了疫情后的新世界,开始带着小牧牧重新转转,去了一个植物乐园,里面有各种植物,也有全世界各地微缩的景观,小牧牧说长大了都要去看看。一月过年,这个年因为等待着新生命的降临而继续在北京过,依旧是喜茶配年夜饭,也有足足的年味儿。
二月
二月,童童如期来到了这个世界,或许是想让妈妈少受一些难受,小孩儿出生的速度极快,快到还没有送到产房就快出来了。这第二个孩子的过程和第一个孩子真的是完全不同(后面养育的过程更加体现了这个不同),让我们不禁感慨确实第一个孩子好养活会带来错觉。再次经历一个孩子的生产过程后还是不得不由衷地觉得小慧慧的辛苦和不容易。全家人的注意力到了童童身上,于是周末带牧牧放风的任务交到我手里,带他去了科技馆,去了天津办户口,小孩儿在外面的各方面表现让人觉得确实大了不少。
三月
三月,童童度过了第一个月,经历吐奶、黄疸、肠胀气这些难受事,虽然之前有经验但再次经历却也不是游刃有余,有月嫂帮忙,还是熟悉的那个月嫂,但好用程度已经急剧下降了,也许人都是变化的,我们只能保留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这个月,工作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头顶上被强行加了一个老板,这个老板想法不多,更多的是保守作风,逐渐感觉团队内的事情都被做小了,这也是这一年职场波折的开始。
四月
四月,开始了环球出差之旅。第一站是香港,吹着四月维港的风,这个城市经历了风波和疫情后仿佛啥都变了 - 最喜欢的翠华关门了,维港重新装修了,坐地铁都可以用支付宝了。但好像一切都没有变 - 茶餐厅还是只收现金和八达通、地铁电梯的速度还是那么快、尖沙咀到中环的船还是那么的福利价,经历了百年风风雨雨的香港依旧有它的风韵。第二站来到了纽约,感受到纽约的酒店是有多么的贵和小,也感受到了钢铁丛林的城市是多么地拥挤,时代广场的大麻味儿竟然那么浓郁,让我对时代广场跨年这种心心念念的顶级仪式感失去了想象力,但华尔街的铜牛和远眺的自由女神像还是能让人感受到这个资本主义世界中心的支配能力。第三站旧金山,玩到了射击、去了乔布斯最爱的悠仙美地、也逛遍了几家心心念念的大公司园区,硅谷的创新能力就藏在它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之中,也难怪这又重新爆发的大模型时代又是发源于这里。第四站洛杉矶,相比于旧金山的大农村,LA可是都市感十足,当然也流浪汉氛围感十足,LA就这样兼容并蓄地把自然风光、都市风情、娱乐产业、海滨风光都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一个月收获满满。
五月
五月,因为有了二宝,家里不够住了,换了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房租也多了不少,但能够换到心心念念的好小区心情也好了不少,发现金钱层次果然是可以自动选择圈层的,新小区不管多晚进出都有保安问候的感觉别提有多好了。这个月也给童童拍了百日照,依旧是租衣服diy,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六月
六月,小慧慧带着孩子们回家住了三个星期,这三个星期可以找回一些自我来,利用好了每个周末,去逛文艺书店、见做生意的老朋友、听了场脱口秀。而工作还在简简单单地往前走着,回想这半年的工作经历,充满了波折,但到了六月也恢复了一丝平衡,仿佛这样的工作下去也不是不可以接受,只要能够把目标和预期对齐就行。
七月
七月,孩子一天天长大,两个孩子能够在床上游戏玩耍了,这个月也听了一次一席的演讲,这类线下演讲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但确实坚持下去挺不容易的,希望他们能够持续地去传播知识,为世界带来一些改变。这个月工作上也迎来了一个特别大的变化 —— 熟悉的老板来带我们的业务了,瞬间感觉在公司这漂泊的动荡时期有了依靠,并且因为熟悉,也不需要什么磨合就迅速投入到新工作里去了。
八月
八月,工作又开始恢复了动能,去了上海会见了研发团队,重新对齐了重难点,去到新加坡,见到了新加坡的团队,在一个重点方向上持续精进合作。熟悉的往前突突业务的感觉又回来了。
九月
九月,牧牧又开学了,趁着周末带他去天文馆,小孩子真的是很聪明,对于星座、航天器这些看一眼就记住了,在几个月之后还能够有印象能够说出来。这个月,找的阿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合,终于也能够帮忙分担一些带二宝的工作量,终于可以带着小牧牧逛吃逛吃了,小孩儿也因此爱上了海底捞和烧烤。
十月
十月,爸妈来北京看童童,短短一周时间爸妈也没太住习惯,但能够见到小孩也是满足的,看牧牧拉着爷爷奶奶絮絮叨叨他的玩具,感觉很是温馨,最后小慧慧建议拍了张合影属实是最棒的主意了,留下了这美好的回忆。十月底,去附近的公园看水稻,没见过这么大稻田的小牧牧别提有多开心了,抱着稻草颇有个小劳动者的样子。月底又出差上海,这次来的身份发生了一些变化,成为了小团队的领导者,带着团队的同学们和合作方一起见见熟悉下方便后续工作,感觉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些。
十一月
十一月,周末逮着个机会和小慧慧去星巴克上自习,又找回了刚开始工作时候一起学习的感觉,月底去伦敦出差,这是第一次踏入欧洲的土地,伦敦是个历史积淀很深的城市,在某种感觉里我依稀觉和香港很像(但冷多了),虽说欧洲这些年有些没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发达国家还是有存货的。伦敦没有想象中的难吃,泰晤士河也没有想象中的宽,但冷却是真的冷,大英博物馆没有看到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闭馆整修),着实也是一种遗憾。
十二月
十二月,牧牧先过的生日,小孩认准了海底捞,听着海底捞的叔叔阿姨唱生日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家里给他装饰了满墙的彩灯和气球,小孩竟提出要求每年都要这个配置。这个月,部门也安排了个闭门的团建,在北京郊区的山里,恍惚间我感觉回到了2018年,那一年也是现在的老板把大家组织起来,一起探讨部门的发展和未来,制定了发展路线,如今身边的小伙伴换了一些,但大体还是这些人,让人不禁感慨万千这个圈子真小,但又感觉熟悉的共同奋战的感觉也挺好的。月底过了生日,和孩子们在蛋糕前拍照,又多了个小家伙,别提有多开心了,于是这一年的人和事也就在温馨和甜蜜中突突过去了。
关键词
照例用关键词再串联下值得记录下的这一年。
工作
这一年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和工作的关系,几年前,我的一个想法是职场中的工作就是一份工作,本质是拿时间换钱,拿多少钱承担多大的责任和义务,保持工作的生活的平衡比较重要。但这一年,在工作遇到诸多的波动的同时,也让我发现这样的定位似乎不能长久驱动自己,毕竟工作目前占据了一天12小时的有效时间,如果要睡足8小时的话,那几乎是75%的周中清醒时间。如果这么长的时间只是为了换金钱的话,人生就失去了太多乐趣了。
这一年不断在思考以及和人讨论这个问题,目前得到的答案是:1.为了赚钱而工作,这肯定不是我自己想长久追寻的状态 2. 我还是会追寻想要在当前的业务里去交付最有价值的部分,去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该死的摩羯座工作狂)。在下半年的调整过程中,虽然不算非常顺利,但踉踉跄跄地也让手头的工作更加丰富,承担起了更重要的业务,也转型成了管理者去为更多人的成长而负责。我是幸运的,总有人相信我说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直以来我就是在这样的信任的光环下逐渐成长。
时间
这一年深感无力的一点是 —— 时间不够用了,工作中增加的工作量、家庭里需要给家人搭把手以及还需要有一些自己的时间来思考投资、行业趋势等问题,确实发现时间捉襟见肘,但又实在不想去牺牲睡眠时间。相比于牛人对时间的利用上来看,我感觉一定有什么我还不知道的秘密。这一年通过观察和理论知识的补充,算是知道了怎么去更好地填充自己的时间。
首先,时间本身其实只是一个刻度单位,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来自于我们自身的体验和创造的那些回忆,这些回忆和体验依附在时间轴上,让时间成为可感知的有形之物。如果我们没有能够创造值得记忆的体验和回忆,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没有意义之物,时间的流逝会停止,仿佛被冻结了一般。因此,体验和回忆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决定着我们对时间的感受和认知。能够去充分填充时间的方式一定是把时间花在那些可以提升体验变化量和变化率的地方,即不断尝试和实践,不断去获取新的体验和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用我们的日常事物来填充时间的时候,一个重要的点是聚焦,化繁为简去关注最重要的事情,通过确保最重要事情的落地来拿到坚实地产出。这里还有的技巧是,重要的事情让最好的人来做、不断传达和传递、对于有产出的人给到足够的激励。这个是下半年从老板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然后再回到一周的时间上,首先现在没有大小周了,一周去除每天八小时的睡眠其实还有112小时,而工作即使是早九点到晚九点,其实也就是占据了60小时的时间,还有将近50%是自己的时间,不少了。接下来的一年要做到:
- 早起到办公室处理工作(9点到9点半之间,打车比较贵,也许可以坐公交,也省钱了),早起有比较大的先发心理优势,也能够在上午把工作都布置下去
- 重要的事情优先做,提前做
- 对于比较简单可以处理的任务迅速给出响应,不要积攒到非常多后浪费大段时间处理
- 注意做事情的效率,一旦发现事情时间超出预期,可以先存档再找专门的时间来攻克
想要的和想给的平衡
年底和友人的聚会上,经友人指出自己想要的其实是不少的,但我仔细想了想自己一个月花费不足2k,吃穿都不在意,为啥还会给人一种想要很多的感觉呢。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缘由是想要的和想给的有区别,在外人的视角看,这些都是你这个人想要的,即我们的真正的欲望只是自己想要的,而外人看到的欲望=自己想要的+我们想给的且家人想要的+我们想给的但不确定家人要不要的。我的不自洽来自于第三部分“我们想给的但不确定家人要不要的”太多了,后者准确的说这是个不确定的范畴。
年底回了一趟老家也回了小慧慧家过年,真实感受到的是家人想要的其实也并不是很多,以前我觉得只要我能力很强,帮家人挣到曾经失去的那部分,生活就会恢复如往常,但发现他们要的其实比这简单得多,帮助他们分担家务让他们身体舒服一点、对他们的关爱多一些、多陪陪多回家看看似乎才是比这些身外之物外更重要的想要。而帮他们挣到一些已失去的部分其实也是我们的一厢情愿,今年完成和明年完成会有多大区别呢,这里给自己的压力可以小一些。
去远方
关于在哪里工作和生活的问题犹豫挺多年的了,之前写过想要去美国工作但又不想长期在美国定居,主要原因是远离亲人远以及文化融入的问题,但同时考虑到地缘政治原因,又有一些想长期对冲的风险,因此这一年都在不断纠结中度过。先是考虑到要不要申请香港身份,而后又在考虑光是香港身份还不够,还需要有个第三国的身份作为保障,想来想去这个方案就变得非常复杂 —— 先是要花七年时间成为香港永居,这七年时间是需要至少在香港工作3-4年,而后再花上四年时间成为加拿大公民,前后11年。
这里面变量也有些多:
- 去香港工作的适应度问题
- 能否维持现在的现金流问题
- 家庭分居问题
- 以及11年的时间是否能够坚持下来的问题
因此我在想拿身份这个事情是家人的需要还是自己想给他们,思来想去发现他们其实想要的没有我想的那么多,想要的无非是稳定的工作和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如果为了身份这些都失去了有些得不偿失。而我自己,需要的也不是这些身份,而是去最前沿的赛道里工作,去用科技的力量改善更多人的生活,这是做产品人的初衷。
因此,其实答案变得清晰起来,去远方不是目的,能够不断在新的潮流里浸淫,能够用自己有的力量去打造产品服务用户,是我的最原始的诉求。去远方变成了手段,如果远方有想要的工作和行业,那么去到那里拼搏,同事尽量保证和家人相处的时光,是永远最佳的方案。
真正的所求
这两三年的时间,基于自己的规划,逐步实现了财务上的目标:
- 攒了一笔钱,用于投资增值来在十年后购买自住房
- 设立了养家账户和父母养老账户,给父母一些抵抗风险的保障,预计还需要2-3年时间达到既定规模
- 获得了不少公司期权,虽然公司暂时不上市,但即使通过长期回购也能够作为一层保障来保证一家人的生活
为了达到以上财务目标让我坚定地在现在的工作里做了3年,而最近一段时间的迷茫的本质来自于未来3-5年目标的缺失,而基于以上的思考,3-5年的路径似乎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 在当前的赛道里做出成绩,当前是在一个绝对前沿的领域里探索,这个会让自己保持有在职场进一步向前走的能力(大概2年时间)
- 通过对新涌现出来的革新的理解,去改善现有的应用场景,让这些场景能够有更大地价值,这个可以保证自己对于行业前沿应用有体感(同步进行)
- 拥有自己的生意和独立收入,在职场之外的时间里探索一条新生之路,这个可以保证自己在离开大公司的庇护后还能够往前探索。(大概3年时间)
记住,不枉这个时代给我们的红利,启程去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2024年的愿望
2024年的愿望希望能够少一点,毕竟聚焦后越少的愿望越容易被执行和达到目标,主要想要做好以下几件事情:
- 工作中,做好两个团队的负责人,有产出、有成绩、同学有成长
- 生活中,要更多地爱家人,更多的用实际行动分担家庭琐事,更多的倾注精力和能量去爱他们
- 人生目标上,要能够利用时代给与的红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产出有影响力,不断成长蜕变
- 思维方式上,思考事物的本质,知行合一,多尝试不怕犯错,减小ego,open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