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一个月带来的思考

背景

2020年2月29日,这是个特别的月份的最后一天,在这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因为疫情的原因经历了之前梦想的数字游民的生活——宅在家、远程工作、拥有时间上的充分自由。但其实说实话感觉并不好,每天的生活其实并不是特别规律,大部分时间都在刷手机和上网闲逛中,真正来focus做事情的时间并不多。这个自由并不是我想要的。

关于时间的实验

这天,我做了个实验,下午四点开始,决定干一些事情让生活更好让心情更舒畅,因此就开始烧水喝很久没碰的茶,洗了中午吃饭的碗,给荒废了好几天的手机充电,处理信用卡账务,整理工作桌台面,擦洗工作电脑等等,这一系列忙完竟然只用了半个小时,要知道半个小时往往都不够这些天的我刷三个视频。

干活儿的时间和看视频的时间其实是等量的,但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干活儿后心情非常舒畅,自己也更愿意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而看视频的时候心理却太放松了,想着还要再看几个,但最终却没有什么收获,只有浪费时间的罪恶感。同样的时间在两类事务中的差距非常明显,就更别提如果把这个时间用来思考和创造的差距了。

更多关于自己的认知

其实特别感谢这个假期,让我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局限性,这次其实是一次无人监管状态下自律性的考察,结论是我发现自己的心智还是不够成熟。其实我拥有的24小时和大佬们拥有的24小时是一样的,但我却给出了一种最normal最低效的用法,之前每日去公司上班还能有工作环境强制你进行一些思考和创造,这会彻底没了约束,把最糟糕的一面展现出来了——无计划、无效率、无产出。

浪费时间的本质原因

仔细想想浪费时间本质的原因,其实是——没有积极地面对生活。人都有两种活法:得过且过和不安现状,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得过且过的,但真正推动世界进步的是那些不安现状的人。如果有一天我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了,那就意味着我的心已经死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

安于现状地过重复日子带来了这些天的问题:慵懒地工作,逃避工作中的冲突,有很多焦虑却选择了网上浏览海量的低效信息来缓解焦虑而不是积极高效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身边很多事情却选择先去做那些简单不动脑子的事情比如刷视频看新闻。

不安于现状会带来长期的收获,其表现就是积极地生活和工作。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挑战让你倍感焦虑,做哪些事情以及积极地做还是消极地做是人与人最大的不同。能够让人有辨别做哪些事情的能力以及获得积极去做的动力,其本质上在于怎么看待生活中涌现的这一个个问题,思考了一个辨别办法是——我们要区分清楚必然发生的事情和努力才能达到的事情,我列了个表格如下:

问题涉及方面 必然发生的 努力才能达到的
金钱 五年内工资和股权现金流支撑起学区房、家人养老 选择什么样的小学
如何更高效地理财的知识
如何更好的保护家人健康和财富
身份 十年内能够解决这一阶段的身份 下一阶段的身份需要具备的条件
工作 两年内等级的提升和角色的转换 如何输出新的带有个人印记的作品/产品
事业 不会必然发生 为这个世界长期带来价值
身边人能够从中收益
拥有做事业的一群人
作品 不会必然发生 如何输出新的带有个人印记的作品/产品
能力 不会必然发生 可以让你扩大连接的能力
可以让你扩大影响力的能力
可以让你更好地生存的能力
新知&视野 吸收碎片知识等不成体系的知识 经过验证的经典知识
成体系的系统知识
更好地理解世界的知识
人脉&情感 沟通少必然会疏远
圈子越来越小
定期问候你最care的几十个人
有目的地发展你感兴趣的人
抓住表达和沟通的机会别懒散

在弄清楚了哪些事情必然发生后,才能在这个必然发生的基础上去做那些需要努力做的事情,我觉得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这个表格可能还需要更新。总的来说,去做哪些需要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在积极地生活吧。

怎么办呢?

说到实处上来,当下应该怎么办?

  • 戴上计时的装置(当下是手环),增强对时间流逝的感知
  • 时刻记得少花时间在必然发生的事情上,多花时间在需要努力的事情上
  • 时间要提前book给需要努力做的事情(用好calendar),压缩无所事事的时间

昨天看了一个有趣的播主讲的他认为的人生的五个阶段: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制造问题->成为问题->成为答案,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但要补充一句:只有那些需要努力做才能解决的问题才是需要解决和成为的问题。

想起了我沿用很久的微博签名:不纠结会死星人,不折腾会死星人!我觉得这句话需要改了,不应该凡事都纠结和折腾,而应该去折腾那些需要努力做才能发生的事情。

以上,共勉,本文花费了45分钟,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4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