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梦想

在上个月往返广州的路上看掉了一本书——《迟到的间隔年》,最开始粗翻翻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普通游记,读着读着越发觉得这趟旅行对于作者深深的改变。总得来说,这本书的作者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了一个少年都好奇的问题的答案——如果给你一年去流浪,你会去哪里?去完之后又会留下什么?

作者从泰国出发,走过了老挝、缅甸,最终到达印度,开始了义工之旅,再从印度去到巴基斯坦、尼泊尔,最终回到了新疆、从新疆到达拉萨,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这趟旅行,收获除了对心灵的洗涤之外,他还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在老挝遇到的一个旅行了十五年的日本女人Norriko,她说:如果你不停的走动,那你就是不断地感受不同的文化,然后不断地适应那种文化,但是如果你在一个地方待更长的时间,可能可以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旅行是寻找不到答案的,他只会让你多了选择,甚至更加迷茫,但完全值得。

在缅甸曼德勒遇到了一个叶先生,他带着作者逛了当地的好景色,末了向作者索要2.2美元用于面店开张,这怎么听都像是一个借口,但第二天真的发现他把自己的简易面馆开起来了。作者感慨:在旅途中,遇到了很多坏人变变得警惕,警惕过了头便多疑,多疑了好人变觉得愧疚。

在加尔各答仁爱之家面试时候作者遇到Salina修女,她说:We don’t need your help, but you need to be here。 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更多地是在慰藉自己的灵魂。

在巴基斯坦的Hunza,望着对面的大山,作者打开了自己的心扉,一个无神论者将上帝装进了心扉:不管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者,追求都是一样的,人的脆弱心灵需要一个祷告对象,只是我恰恰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脆弱的人。

结尾,作者说:“我的间隔年,无论是旅行还是义工,都是一段在路上学习爱的征途,而回去了才是实践地开始”。

旅行的意义,刚开始是认识这个世界,再然后是认识自己,到最后是认识到要把旅行中的感悟和改变融入到生活中,更好的去爱、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