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YC

花时间看完了YC中国的全部推送文章,也算是对YC和YC中国的理念和正在投资的企业们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罗列几部分自己觉得收获比较多的文章们。

1. 陆奇的《技术驱动带来的就业机会》连载

1.a 到底为什么创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一个是对真理和知识永久的追求,以及利用知识发明创造的动力。第二个是人类对于财富的永久追求。把人对于真理和知识的不断追求,以及对财富的不断追求结合起来,带来的产物就是市场。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发明的最大,也最有效的平台之一。

1.b 创业失败率高是因为创业门槛太高

包括YC在内,今天的创业孵化器和投资人都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建立一个体系,系统化的降低创业的门槛。只有每个环节都进行革新,才有可能做到未来的某一天,创业成为一种常规职业选择。

任何市场创新向的创业,都是技术,产品和市场这三者的有效结合。我们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这三者包含的每个环节,提供更多的支持,方法和工具来降低其进入难度。

1.c 想跳出创业里的坑,得找到对的思维模型

创业有几个生死攸关的结构化挑战。第一个挑战,简单的说就是从0到1的挑战。你有一个想法,但它是不是一个“人们想要的产品”(Something People Want)?从何知道人们对你这个想法有什么真实反馈?怎么把它从想法变成一个具体的产品?

这个过程在创业里叫做Finding Product Market Fit (PMF),就是找到与自己产品匹配的市场,或者如何针对目标市场产生出匹配的产品。是这一步的关键。

针对这个挑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快速迭代,快速试错,把新的点子,新的发明,新的技术,最充分和快速的跟用户的反应链接起来。

第二个挑战我把它叫做“跨越鸿沟”,这是我前同事Geoffery Moore的一个理论,这跟整个社会里人的心里分布有关。

他发现人在接收新事物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一个顺着来的,而是按批次群体的。每批次人由于代表的性格心理不同,于时产生了在接纳新事物中的鸿沟。所以历史上有很多公司死在这里,跳不过去这个坎儿。

最后一个挑战,是在找到PMF,并开始不断有用户使用你的产品之后。这时候,你会开启一个叫”S Curve”的阶段。硅谷的真正秘密,就是冲刺;S Curve的核心,就是创业者的冲刺速度。

1.d 你的产品在数字化什么?

一开始IBM,MAC的诞生,意味着桌面被数字化了。

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年代,企业信息管理被数字化了。销售怎么做,操作怎么做,工程怎么做,原本这些信息都是用纸张画图来表达的,都被数字化了。

互联网是全球范围内所有人的生活行为数字化了,说白了把地球变得扁平了。电商,社交等一系列应用被带动袭来,而移动时代让这些应用的交互形式可以放在口袋里,随处使用。

而人工智能时代,下一次文章里我会具体讲,将会带来更大的机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会将数字化世界和物理世界完全融入在一起 — 任何物理空间,任何人的行为,只要对我们有高的价值,都将被数字化,都将有机会大规模的提升价值。

1.e 30年互联网发展史,我们可以总结什么教训?

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个人电脑客户端的普及。这个阶段里面,用我们之前提到的前端/后端的说法来理解,那么前段的核心科技就是英特尔8086微型处理器(X86)的诞生和用图像而非代码的方式显示计算机操作界面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诞生。后端就是局域网的诞生。

第二个核心赛道的机会是盖茨先生和乔布斯先生一起看到的,也就是用图像来显示计算机操作界面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的无限可能性。这个技术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发明的,发明的地方是一个叫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地方。但你去微软或者苹果,你会发现在70年代末,他们都在内部写了非常多的有价值的备忘录,这些备忘录里基本上把未来20年到30年的应用基本体验都观察到了。

从创业者角度来说,这里可以值得借鉴的就是把控技术的方向,像他们一样,去找到属于自己产品和时代的“图形显示界面”或“微型处理器”这种核心技术,然后想象它将来能够产生的商业价值,最后坚持长期走下去。

互联网时代主要的革命性,定义性体验就是浏览器和搜索,也包括了互联网广告等商业模式的诞生。这个时代有无数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故事,我觉得是之前说过的Mosaic,后来也叫做网景浏览器(Netscape)。

我们当初最早也觉得门户网站可能是互联网的制控点,但很显然这个想法后来被证实是错的。互联网的制控点其实是搜索引擎,这是基于互联网的建架结构,其自身潜在的巨大规模所确定的:它必须有搜索引擎这样的机制来把这些所有的东西组建起来。

所以如果今天的你是在做人工智能,我希望通过这两个历史阶段的案例告诉你,如果没有找到商业模式,不要着急,不要担心,一定找得到的,关键要持续不断地去试,只要你坚持产生价值,就一定可以获得价值。

1.f 陆奇:我在带Skype时候的重要教训

这个时代里的前端输入/输出/交互技术除了手指触屏,还有相机,语音识别,定位,陀螺仪和其他传感器等。作为创业者,我们要看的就是这些前端核心技术里,能不能找到新的启发,新的赛道。

我在带Skype团队的时候(注:2011,2012年左右),当时我们团队认为语音,视频交互才是更有价值和挑战的,要做短信很容易,但我们关注点不在短信上。

然而我们忘记了一点,语音和视频交互是实时交互,对于用户而言,是需要去提前做协同的:大家要提前约好什么时候打电话。人类社会越来越忙,协同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致命的认知断层。

APP的模式对于经常用的大应用是好的,但创造的生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健康的。对偶尔用的用户来说,你让它下载一个APP不合理,因为需要占用手机资源。这个既对新的创业生态产生,又对推进新的服务造成了技术和渠道壁垒,因为要推出一个APP非常难。

所以我认为,像小程序这样一个新的基于服务为主的生态,可能会对创业者带来更多的机会。

1.g 理性分析:人工智能是泡沫,还是场史无前例的变革?

接下来我说一下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技术。

传感器将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比如声音的麦克风阵列,摄像头,激光雷达,各种光学传感器,各种低功耗的传感器,还有对隐私保护有帮助的传感器,这些都将成为投资的前沿领域。

芯片几乎要重做。简单的说,传统的 X86 也好,ARM 也好,都是基于冯·诺依曼结构,就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计算机结构。它在今天有很大的局限,包括数据的维度不能太高,计算的效益也有局限。

另外5G也是值得关注的风口。5G 的技术非常复杂,现在才刚刚开始,但这个技术可以带来的商业机会也非常多,因为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宽泛。

大牛们给创业提出的建议

  • 中国互联网创业,基本每五年一个窗口期:95 年左右,互联网序幕,新浪搜狐网易粉墨登场;00 年左右,互联网垂直分化,BAT,携程、盛大纷纷创立;05 年左右,宽带普及,爱奇艺、优酷、酷狗相继成立,酷我也是这个阶段创建的;10 年左右,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普及,小米、华为手机、TMD 先后创建;15 年左右,移动宽带普及,抖音、拼多多迅猛成长。当你回头看去,不是你准备什么,而是历史给什么。
  • 什么样的 AI 公司未来有价值?那就是能用 AI 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能真正落地的公司。只有将 AI 技术结合真正的行业场景,才能是 AI 公司成长为参天大树。但具体的机会,需要创业者广泛的调研,和行业人士沟通并不断思考,只坐着空想是想不出来的。
  • AI 主要是解决供给侧质量和效率的。
  • 在人工智能创业中,我们会更加侧重了解两点:首先,对于要解决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已经基本或接近可用;其次,团队里面是否有联合创始人,是真正所需这个领域的人工智能专家。
  • 创业者早起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找到关乎自己公司最核心的 3~5 个指标,然后不断修改调整。
  • 不要留在一个工作两年和工作二十年的人在效率上无差别的行业——你应该一直保持很高的学习指数。伴随着你的职业发展,你所做的每个单位的工作都应该产生越来越多的结果。有很多东西能给你加上这个杠杆,比如资本,科技,品牌,人际关系影响,和做管理。
  • 虽说这堂课是讲 PR 的,我还是要说明一点:你的首要工作不是 PR,是搭建你的产品。如果你的产品没有任何创新价值,PR 跟你就毫无关系。
  • 还是老话,观察!学习!做贡献!最好的规划就是成为平台非常有价值的人。做一个平台上有价值的人,就是给自己的未来最好的规划。想得太多的人往往到了最后全输掉了。职业规划从某个角度上来讲,跟投资股票市场特别像,最后赚到钱的人都不是那种经常买卖股票的人,赚钱的都是看似傻不唧唧的。
  • 我们太多的时候是把人生浪费在觉得每一件事情都是阶段性的错觉上,似乎人生有无穷的未来,而实际上可能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只有三、四十年。

YC创始人给出的“成功”清单

  1. 让自己的能力以几何级数增长
  2. 要保持蜜汁自信
  3. 学会独立思考
  4. 会销售 Get good at “sales”
  5. 改变让冒险更容易
  6. 专注 Focus,专注使工作事半功倍。
  7. 努力工作 Work hard,通过聪明工作或努力工作,你可以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做到前 10 %。但要做到前 1% ,就需要二者兼修了——你的竞争对手不但天赋异禀,才思泉涌,而且任劳任怨。
  8. 大胆一点 Be bold
  9. 固执一点 Be willful,一个大秘密是,绝大多数时候你都能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世界——大部分人都不愿意尝试,就接受世界就是这样的了。
  10. 让别人望尘莫及,如果你所做的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你应该很容易就被超越了。
  11. 建立人脉,你成功的上限往往取决于你自己高质量人脉的广度。
  12. 财富源自资产而非工资,无论如何,你得拥有某项事物的所有权,而不是仅靠出卖自己的时间。时间只会让财富线性(缓慢)增长。让事物迅速增值的最佳办法,是创造一定规模的人们所需要的东西。
  13. 成为内在驱动者。大多数人都是外在驱动型,他们做事的动因是想赢的别人的赞赏和认同。最成功的那群人,全都是内在驱动者;他们做事是为了赢得自己的赞赏和认同,他们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世界做一些事。

陆奇和VIPKID米雯娟的对话

VIPKID 是如何在英语教育红海中

家长的很多痛点仍然没有被解决。我自己站在一线讲台 15 年,跟学生和家长零距离接触的过程中就积攒了很多,有几个是我觉得我能赢的地方。比如一个痛点是:我们没有足够英语是母语的英语教师。第二个痛点,孩子学习的内容。第三个痛点,语言学习的方法。最后,家长其实并不想每周末把孩子从这个兴趣班接到那个兴趣班。

这些痛点促使我们去思考,如何才能重塑孩子们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好十倍以上的新方式。VIPKID 就是基于这个思考创建的,
我们去找最好的老师,建立起一个中外文化互融,启发“终身学习”的全球化课堂。

VIPKID 是如何找到与市场需求匹配的点的?

我们找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大概花了 1 年半左右的时间,是一个非常长的时间了。在效率这个角度,我们测量的就是学生单元考试的成绩,就是我们的老师对于学生单元学习完后的评估。第二个就是成效。我们会监测这个学生在平台上花的所有时间,他进步了多少。最后就是课程的吸引程度,学生怎么给课程打分,家长的反馈如何,学生有没有坚持每周继续上课,家长有没有帮助传播这个课程,家长的净值推荐分数是多少。

陆奇说:其实你分享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跟 YC 的理念很一致,就是:创业的开始可以很精简节约,但必须作出用户想要的产品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

VIPKID 的商业模型和盈利模式

从商业模型角度,我们坚信必须要给老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带来价值。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个商业模型的价值就在于我们极大化的降低了一对一学习的花费,大概比市场同等产品低了 50% 左右的价格。

对于老师,我们付给这些老师 20 多美金每小时的课时费,确保他们不用在交通上花费时间,他们甚至可以早起,教完大洋彼岸的中国孩子后,把剩下来一整天的时间用来陪自己的孩子和家人。

VIPKID 早期试错经历

我们在 2014 年下半年花了三个月尝试去搭建这么一个什么都有的平台,但后来发现这没用,我们其实应该把重点放在用户最需要的功能上。于是我们重新整理了资源,才能赶在 2015 年 3 月正式上线。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就是当时(四年前)我们罗列出的,一些想要放进产品的功能,有的到今天都还没完成。所以其实当时罗列的工作量,根本不是 3 个月的,其实是一个 10 年的大蓝图。

第二个记忆深刻的故事,是一开始我们没有准备做用户增长,但我们的一个学生的家长,微博上是个大 V,她发了一篇微博推荐我们。当天我们就收到了 2000 个家长的注册,花了我们 3 个月才一一联系完。

在那个时候,正确的想法应该是:我们正在寻找产品和市场的匹配点,这个是要花很多时间的。但是,假如在寻找和准备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点爆发了,你其实是必须要做好准备的。因为假如你不立刻回复潜在客户,你给他们留下的就是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