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的跨年演讲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是每年新年假期必不可少的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用理性的大脑思考岁月和世界。今年个人的跨年在天府宝地成都,虽然是旅游的间隙里穿插着看,但看完之后的感悟却是这三届最深刻的。
整体来说,这次的跨年演讲也是四个小时,但听罢发觉讲的道理却分外简单,主要说了两件事情:面对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该用怎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
开头提出的六个问题,其实是在讲世界观,包括两个部分:
创业观
对应的三个问题和答案分别是:
我们不是强者,还能不能登上舞台?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平凡创新时代”。它就像动车组一样,不再依靠一个单一的火车头,而是每一节车厢都提供了驱动力。因此所有人都在分享这个时代的机会,也在给这个时代创造动力。
所谓的创新,没有必要走什么捷径,扎到最深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商业世界里有一些自古不变的朴素道理。比如货真价实,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对客户诚信,做生意要赚钱等等。第二,我们刚刚进场,怎么找到新玩法?
我们的中国跟亚马孙热带雨林一样,它有足够的规模,有足够的内部多样性。不管它原来有多少古木参天,也不管它原来有多少野兽成群,都会有新机会出现。而且新机会还有两种,一种是做物种间的新的连接器。另一种,是维持一个独立的小生态,在亚马孙热带雨林里都是不错的活法。
第三,跟不上变化,会不会被淘汰?
比特化时代里,不管局势怎么变,有两个趋势永远不变——
第一,无论产业怎么演化,都是往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演化。
第二,分工会越来越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只做专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以更高的效率做好自己,比特世界自然会给你寄来船票,什么都不用担心。这就是比特化脑洞。
大局观
对应的三个问题分别是:
中国经济增长会不会遇到天花板?
中国正在参与的拔河游戏的逻辑来看,所有国家的人口、产能、资源、资本和技术,都共生在一条供应链上,休戚与共,谁也不能放手。这里面的博弈再也不是你死我活的问题,而是绳子往哪移一点,主导权多一点、还是少一点的问题。
中国和美国,这世界上的两个大国,也许根本就不在一条赛道上竞争,甚至根本就不在同一幅地图上竞争。它们看到的是两种图景,实践的是两套逻辑。
中国经济增长有没有可持续性?
中国的独特优势是兼具效率和弹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全球制造业转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后一站。
中国能否赢得良性的全球发展环境?
中国是联系海洋与大陆的中介性、枢纽性存在。这是中国的地缘位置和超大规模性共同决定的,这是全球都希望中国去承担的角色和责任。认清楚这个角色和责任,我们就有能力去营造一个良性的生存环境,就不会和现有的大国发生零和博弈。
方法论
其实感觉0点后的部分才是整个演讲的最重点部分,前面说了世界观只是铺垫,有了这些世界观会自然地导出这个方法论——即我们如何在这个时代创业、生存。
罗胖提出了一个“人生算法”概念——哪有什么一成不变的规律,只有可以不断增大的概率。哪有什么可以直接登顶的人生,只有根据反馈不断迭代的过程。
说得更简单一点,人生算法就是面对世界不断重复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重复它,强化它。你抓住中国式机会,就是更大概率的事件。
恩,启动算法,迭代算法,始终孜孜不倦寻找最优解,新的一年不断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