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的下班路上听了一期播客,讲的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柳比歇夫,其实它的title远不止这些,在其他很多领域都有建树,一生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从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到昆虫学等。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还写过不少科学回忆录。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但他留给世人最宝贵的却不是上述这些成就,而是一个方法以及一套原则,即:时间记录法和柳比歇夫的工作哲学。
时间记录法
柳比歇夫五十六年如一日地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记录,他的记录类似于:
1 | 基本科研 – 五十九小时四十五分 |
非常简洁、理性、呆板,但是用这种方式柳比歇夫获得了精确感知时间的能力,对他来说,时间不是那流逝的一分一秒,而是自己可以从时间长河里捕捉出来的精确的资源,他用这些宝贵的资源完成了上述成就。
柳比歇夫工作哲学
柳比歇夫的成功不是源于它是天才,相反,他就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成功启迪的是一个平凡人,如何和时间做朋友,用每个人都拥有的时间更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间不再是一个顽皮的精灵,而变成可以抓住的资源。柳比歇夫认为:
1 | 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
是的,没有看错,劳逸结合甚至更注重休息,看上去对自己很好,这样才能有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光。现代人接受到的信息、处理的事务远比柳比歇夫那个时候复杂得多,不能说这套方法还严格适用,但是它背后揭示的是一个真相是:时间不是省出来的,那些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无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做法都不是长期行为;真正能够长期的事情是,把这些时间做你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因此,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一套标准的时间管理方法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你要用它做什么?然后一点一点脚踏实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因此,只有做到客观地记录时间,让自己调整到能够利用好高效时间去完成想做的事情,便已足够,剩下的是让其自然发生。
我的思考
听到这里我便开始思考最近一直令我苦恼的问题——我的时间渐渐不够用了,生活中有太多的焦虑,工作中有太多的事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我想起了柳比歇夫的这种做法和我之前做理财时候的做法竟出奇地一样 —— 先是通过记账了解每一笔账务进出的情况,然后将自己有的钱投入到各种理财产品中进行增值,这个过程中:
- 时间管理日记 — 账本(我用的是随手记)
- 将时间用在重要的地方 - 把钱存下来
- 钱投资增值 — 做了重要的事情产生的回报,就想柳比歇夫那些成就一样
是不是非常像?这个过程简单而言就是:记录-储蓄/投资-变成富人。
因此对于时间的花费我们也许也需要一个账本,用来记录自己每天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我已经开始在做了,从周五开始记录了三天,情况如下:
1 | # Week 30 总共存储有效时间 10小时 |
周五一天有效时间6小时,达到了Good,而周末两天每天有效时间才2个小时,这也说明了其实周末的时间是非常低效的,跟主观感受上周末过得浑浑噩噩,一溜烟就过去了的感受是一致的。时间记录法,看上去冷冰冰的记录却真实地可怕。
总结下我的记录方式,工具上使用网易云笔记,一个月一篇,每天用日期分开,会记录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 每天的时间在做什么,几点到几点
- 每天的有效时间是多少,这个有效时间是用中长期(半年-3年)个人目标来衡量的,做的这件事情是不是能够促进中长期个人目标的达成
- 每天的时间评级,柳比歇夫日记中记录的每天的有效时间一般平均在七小时左右,对于我当前来说,一天的有效时间达到六个小时就记为GOOD,这个阈值会随着效率提升而调整。
先试行一个月,回来再写文章说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