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听懂别人在说什么么?

最近花了差不多大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学会提问》,老实说这本小小的书没想到要花这么长时间,这本书早在读书的时候就听人推荐过,说是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读来果然是受益匪浅。

其实这本书的题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里并不是讲的关于“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的知识,而是讲的关于我们每天接受到的各种各样的观点,我们怎么去解读和吸收的技巧。只有这样,当我们自己去传播知识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向受众提出论点并解答问题。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这本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包括:

  1. 有一套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 恰如其分地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 积极主动地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这种思维是我们在听一个讲座、看一本书、写文章、上课、参与讨论中都需要的技能,它可以让我们在听到别人的见解时能够洞察其中的精髓和问题,从而提出我们的见解,这既体现了对他人观点的尊重,也能够将问题探讨地更深入。

批判性思考的人会拥有相同的核心价值观: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

如何拆解你接收到的各种信息?

当接收到一个信息的时候,要按照步骤对信息进行拆解:

  1.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题有两类,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而结论一般可以从以下线索寻找:开头和结尾处;注意典型提示词;跳过不可能成为结论的内容。

  2. 理由是什么?
    只有当你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才能判断一个结论的价值,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

如何选择相信还是不相信?

在看到基本的论题、结论和理由之后,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地审视别人的观点,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有:

  1. 存不存在意思不明确的词语?
    注意多义词,找准关键词,检查有没有歧义,结合上下文了解真实含义,小心饱含色彩的词。如果对于一个关键词不清楚,要通过不断提问消除可能存在的歧义。

  2. 存不存在某种假设?
    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需要将没有明说出来的部分也要搞清楚,这就是作者的假设,假设常常有如下特征:隐藏了没有明说的内容;作者认为理所当然;对判断结论有较大影响;可能有一定欺骗性。

    假设包括两种:

    • 价值观假设 —— 和作者的背景以及可能发生的结果有关系,可以使用反串的方法,采用和作者完全不同的立场来看这个结论是否正确。

    • 描述性假设 —— 是对这个世界的描述,但这个描述未必能够由理由导出,为此你需要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的关系,寻找没有明说出来的理由,将自己置身于反对的立场,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获得理由中提到的好处。

  3. 推理过程中是否存在谬误?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是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的大小。而推理的过程常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谬误,通常会有三种花招:

    • 推理需要明显错误或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
    • 把明明无关的信息弄得有关来分散注意力;
    •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但证据成立的前提是结论本身成立。

      为此需要注意推理中出现的错误假设、分散注意力或是已经假设结论就是真理的证据。

  4. 证据的效力如何?

    • 注意仅靠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以及专家意见等得来的证据,往往还需要其他证据来佐证这类证据;
    • 个人观察在几个人处在最佳环境里同时得来的观察,并且没有和观察的事件有关联时才能信赖;
    • 研究结果,如果研究进行的比较理想的话,是一个获得证据的最好来源,但还是应该从更多角度来验证这个结论;同时需要注意,样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回答都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见;
    • 类比证据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欺骗性,你需要注意:两个比较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有哪些典型的情况会产生理解偏差?

下面这些原因也会让结论的理解产生较大偏差:

  1. 有没有替代原因?
    我们需要问自己,这个结论有没有可能的替代原因,有没有可能这只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即使在科学进行组间研究时,也会有很多种因素引起组间差异。

    相关性本身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在时间上先后发生也不等同于因果。不要贸然接受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在尽量找到所有可能的原因之后,需要使用以下标准来锤炼原因:

    • 逻辑上的合理性
    • 和所学其他知识之间的一致性
    • 以前解释或预测事件的成功率
  2.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当得到数据的时候需要习惯性的提问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即使是平均值这种通用的数值也有两种解释;主观省略一些数字也是一种欺骗;对数字的表达方式不同,效果也会截然不同。

  3. 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忽略了?
    重要的信息指的是决定结论观点的信息,我们需要时刻小心这些信息,因为:

    • 推理受限于各种限制,往往是不完整的
    • 结论一般只强调正面效果,负面的效果往往被忽略了
    • 如果我们找不到关键的缺失信息,那就避免形成任何观点
  4.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从我们拥有的多个理由中可以得出多个备选结论,避免被观点的二分思维限制住,某个结论一定要在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够完全成立,你可以使用 When, Where, Why 等问题来为这些结论提供限制的语境。

这个世界总有万千种声音,告诉你该干这个该干那个,然而你若真听着其中的某一个意见去做了,很可能也事与愿违,真正能够指导你的行为的是经过缜密的批判性思维去伪存精,经过思维锤炼沉淀下来的才真正是自己的知识。东方的教育往往都不教导批判性思维,但这个武器我们却要慢慢捡起并善于利用。